麻豆原為平埔族麻豆社的所在地,自明鄭以後,漢人陸續來此開墾,所以麻豆地區的整體開發可以算是相當的早,也因此造就了麻豆特有的人文景觀與民俗文化,如麻豆香、麻豆迎暗藝、麻豆文旦..........等等∼

麻豆香為台南地區的五大香陣之一,由主祀五府千歲的麻豆代天府所主辦,據當地對代天府的傳說有二,其一為麻豆代天府的地理風水被人惡意的破壞後,五府千歲即移駕至南鯤鯓代天府,其二為代天府曾遭洪水的侵害,在廟毀之後五王隨水流飄至南鯤鯓代天府,傳說的真假我們暫且不做討論,但早期的麻豆居民會去南鯤鯓代天府迎五王至麻豆繞境的活動,卻是個不爭的事實,也因此對麻豆香的形成具有重大影響,所以麻豆香的前身應是早年的迎南鯤鯓王遶境活動,年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咸豐年間,在1956年五王回麻豆後,於隔年起舉行兩天的刈香活動,數年後改為三年一科,一科三天,而麻豆地區民間藝陣的蓬勃發展,應該是與早期麻豆地區盛行的迎暗藝活動有關,兩者相輔相成,造就了麻豆特殊的香陣文化∼

比其他四大香陣跨區域的繞境,現今的麻豆香的繞境範圍以麻豆地區,跨區域的繞境已不復見,但也因此整個廟會的活動更能集中,所以香陣能踏遍麻豆每一吋的土地,相當的難能可貴,麻豆香的最大特色之一,就是五王的王駕在香陣前方,這與一般主神轎押陣的習慣有相當大的差別,麻豆香以五王為主的龐大前鋒陣領軍,後面跟隨前來共襄盛舉的分靈廟、交陪廟的神轎、陣頭,而負責押陣的則由晉江里順天宮的池府千歲來擔任,所以當地有晉江宅仔王爺押後的說法∼

觀察92年麻豆香香陣,有幾點特色,第一、五王的神轎為前鋒陣,不同於一般的香陣,第二、繞境以麻豆地區為主,所以範圍不大,故香陣以步行為主,神轎輔以車輪,第三、每個神轎都有大旗,所以大旗的數量相當的多也相當的壯觀,第四、92年的麻豆香陣頭明顯減少,探討可能的原因有二,一、92年的大甲媽祖繞境有陣頭打群架,所以對於陣頭的參與有所限制,二、應映92年發生的SARS,所以減少人員的數量,以減少感染機會,也因此今年的麻豆香香陣組成以神轎為主,少了龐大的陣頭,但一整場香陣看完,也要1∼2個鐘頭,可見麻豆香的龐大∼

還可以順機觀察的麻豆地方特色,麻豆除了鎮內比較熱鬧也較現代化外,其他庄頭仍保留濃厚的農村風味,有著眾多的合院建築,是喜歡古早厝人士的寶庫,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,麻豆地區的大樹非常的多,而且年齡也都不小,在參與繞境的同時,您會發現大樹充斥在麻豆的各個角落,相當的有趣∼

如果拿麻豆香與其他的四大香來比較,您會發覺麻豆香沒有媒體過多的宣傳,沒有過多的商業包裝,整體而言是個相當地方性的廟會活動,雖然如此,但卻給人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,一股濃濃的農家味道,小時候映象中的廟會不就是這樣嗎?陪著香陣繞行麻豆的各個庄頭,感受傳統鄉土廟會的感覺,似乎回到了 ∼回到了一個我們最熟悉、最原味的地方∼故鄉

Hit Counter 回舞動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