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生大帝,又稱吳真人、大道公,俗名吳本(音滔),字華基,號雲東,生於宋朝太平興國四年(西元979年)農曆三月十五日,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村,自小聰穎,博稽群籍,對於醫道更有精闢的見解,一生以行醫救人為己任,並著作醫書以傳世,傳說他十七歲遊崑崙山時,曾於行腳途中遇見西王母,王母授予濟世妙方及斬妖伏魔之術 ;關於保生大帝之飛昇有二種說法:第一種是帶有神話色彩的說法,相傳 宋仁宗景祐三年(西元1036年)五月初二日午時,真人時年五十八歲,因修練得道,駕鶴升天。第二種說法是保生大帝於宋景佑三年五月初二,在文圃山的懸崖採藥時,因不慎跌落深淵而 謝世。 當地居民為感念大帝一生慈悲濟世,不求功名利祿的崇高德行,在大帝故居近處修建「龍湫庵」,並恭雕神像膜拜,此即大帝羽化後第一座神廟,翌年擴建為廟宇。宋紹興二十年( 西元1150),宋高宗又敕建廟宇為宮殿式廟觀,乾道二(西元1166)年十月賜廟額為「慈濟」。

保生大帝得道升天之後,信徒為他雕塑了三尊神像,開基大大帝供祀在祖廟白礁祖廟,開基三大帝奉於青礁東宮,而開基二大帝則在明朝末年隨大陸移民來到了臺灣臺南的學甲鎮,此時保生大帝的信仰才逐漸由大陸福建擴展到臺灣來,並且在臺灣發揚光大,從學甲分靈出去的廟宇為數眾多,所以學甲慈濟宮有全台保生大帝總廟之稱∼

早期慈濟宮都會回到福建白礁謁祖進香,時間選在每年先民們登陸臺灣的日子,也就是農曆三月十一日舉行, 不過往來台灣海峽的風險太大,除了當時清朝政府所定的各項往來禁令外,還有多變的海象與海盜,以及不斷發生的海上戰事,所以才改採在登陸地頭前寮溪(註一)遙祭福建白礁祖廟∼

註一、頭前寮溪即現在的將軍溪 ,舉行祭典的地方又稱大道公埔∼

先進來看照片吧!........................下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