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陣子

因記錄永隆宮送請親船的機緣

來到了這個我常經過卻沒進來看過的

鄉間大廟

這一次的親密接觸
讓我再一次的挖到了寶
北門•永隆村•永隆宮

永隆宮

坐落在一個純樸的小漁村∼永隆村

永隆村曾因發現擱淺的抹香鯨而聲名大噪

創建於清嘉慶21年的永隆宮

主祀溫府千歲、廣澤尊王

是當地居民的信仰中心

《永隆宮•開基廣澤尊王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在日治時代

北門永隆宮

曾被日本人以皇民化的理由給徹底破壞

現在的廟貌重建於民國50年代

     

走進廟門

馬上被映入眼簾的石雕、木作給吸引住了

細緻帶點粗曠

很有這個年代的作風

民國50年代

這是個物資匱乏的年代

我很喜歡這個時期的廟宇作品

處於新舊建築工法的交接期

更是許多留名青史的工藝大師

工藝技巧最巔峰期

用著有限的資源

工藝上採新納舊

創造出屬於"正港"台式的廟宇

五十年過去了…回頭看

處處無不是經典

另一個吸引我目光的焦點

是水車堵上的剪黏作品

光從細膩的人物表情

就知道這一定是大師級的作品

果然

答案就在廟內的剪黏牆堵上

『 葉進祿』

民國20出生的進祿師

父親葉鬃、大哥葉進益

父親葉鬃代表作南鯤鯓代天府

大哥葉進益代表作哈馬星代天府

都是剪黏工藝界大師

進祿師 小時候隨著父親葉鬃師學習剪黏工藝

參與修建的廟宇不計其數

目前年紀將近80歲的進祿師

剪黏作品遍及台灣地區

2007年更獲得了第十四屆薪傳獎的殊榮

是當代台灣傳統剪黏重要的代表人物

永隆宮的剪黏作品就是出自進祿師之手

屋坡、水車堵、壁堵

處處可見大師之作

廟內龍、虎邊的壁堵

有兩幅進祿師大型的剪黏作品

取材楊家將與三國演義

工藝之精細、人物之生動活潑

這些都是進祿師的上選之作

《穆桂英招親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也難怪

這作品可是大師30來歲時的作品

體力、視力、工藝都是顛峰的時候

各位呀...這真的是剪出來的呀!!


《穆桂英》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最令人驚艷的是

正殿內壁堵上的另外兩幅大型作品

『祈求吉慶』

這可能是全台灣目前僅見

最大幅的剪黏式祈求吉慶

超精緻的作品

讓我驚艷不已

驚艷的不只如此

在左右偏殿

入口處有著大量的彩繪磁磚繪畫

畫的儘是忠孝節義的故事

仔細一看落款...

『麗水寫』

沒錯!

這一幅幅色彩艷麗的磁磚畫

全是台南彩繪大師潘麗水先生之作

麗水師的作品也是遍佈台灣

但以磁磚畫的呈現方式

十分罕見

也因使用了磁磚畫

大師的真跡

永不斑白、消退

前一陣子所介紹的過溝建德宮

跟北門永隆宮一樣

都是屬於民國50年代初期的廟宇作品

民國30∼60年代所建築的廟宇

都是現在叫的出名字的大師之作

可是現存數量卻越來越少

因為這個時期蓋的廟

時至今日

都已退去往日的風華

拆掉的拆掉、重建的重建

一件件大師作品

消失在你我之間

這些只有50~60歲的廟宇

這些稱不上古蹟的廟宇

卻有著比古蹟更珍貴的意義

不管是廟宇、教堂、民宅...

你我生活的周遭

是不是還有像這樣的

『當代古蹟』

從你的記憶裡找找

你就會發現

她…就在我們身邊!

午後的海濱小庄

陽光是如此的溫和燦爛

乾淨的藍天

純樸的地方

這裡有豐厚的常民文化

在在都是我們最美麗的瑰寶

打開你、阮心內的窗

就會看到

美麗的土地•美麗的建築

當代古蹟∼北門永隆宮

 

《小漁村的美麗風光∼北門•永隆宮•完》

 

相關北門永隆宮延伸閱讀

快樂的出航∼北門永隆宮送請親船

 

其他當代古蹟延伸閱讀

古蹟尋蹤∼嘉義•過溝•建德宮

 

 

後記

朋友們

一起來尋找

存在我們生活周遭的

『當代古蹟』

可以的話

捎個訊息

請與我分享您的美麗發現~

可以的話

不遠千里

我將會探尋您的美麗發現~